一、引言
紙箱耐破度試驗機PY-H601系列微電腦耐破強度測定儀,它用于測定各種紙板及單層和多層瓦楞紙板,也可用于絲綢、棉布等非紙質材料的耐破強度試驗。準確的計量校準是確保試驗機測試數據可靠的關鍵,直接關系到紙箱生產、包裝行業產品質量把控。本規范依據相關國家標準(如GB/T 1539《紙板耐破度的測定》等)制定,適用于各類采用液壓、氣壓原理對試樣施加均勻壓力直至破裂,以測量其耐破強度的試驗機。
二、校準前準備
(一)設備檢查
1. 外觀完整性:檢查試驗機外殼是否有破損、變形,控制面板顯示是否清晰完整,各按鍵、旋鈕操作是否靈活。設備標識(型號、制造商、出廠編號等)應清晰可辨。
2. 關鍵部件狀況:查看加壓裝置(如液壓泵、氣缸)有無泄漏,管路連接是否牢固;檢查夾持裝置,確保上下夾盤能緊密且均勻地夾持試樣,夾盤表面無磨損、劃傷;檢查壓力傳感器外觀,無明顯損壞或變形跡象。
3. 運行狀況檢查:接通電源,開啟試驗機,進行空載運行測試。觀察設備運行過程中有無異常噪音、卡頓,壓力上升與下降是否平穩,控制系統能否正常響應操作指令。
(二)標準器具準備
1. 標準壓力源:選用精度等級不低于0.1%的活塞式壓力計或其他符合計量溯源要求的標準壓力源,其壓力范圍應覆蓋試驗機的測量范圍。例如,若試驗機測量范圍為0 - 6MPa,標準壓力源應能準確輸出該區間內的壓力值。
2. 標準樣片:準備已知耐破強度的標準紙板樣片,其材質、結構與實際測試的紙箱材料相似,且證書中明確耐破強度值及不確定度。標準樣片應在有效期內,且保存條件符合要求,防止受潮、變形等影響其性能。
(三)環境條件控制
校準工作應在溫度(23 ± 5)℃,相對濕度(50 ± 10)%RH的環境下進行。避免校準現場有強電磁干擾、振動源及氣流沖擊,確保設備及標準器具處于穩定的環境中,以減少環境因素對校準結果的影響。
三、校準流程
(一)壓力傳感器校準
1. 連接標準壓力源:將標準壓力源通過專用管路與試驗機的壓力傳感器連接,確保連接緊密,無泄漏。在連接過程中,應關閉試驗機的壓力輸出及標準壓力源的截止閥。
2. 零點校準:開啟標準壓力源,緩慢調節壓力至零,觀察試驗機顯示屏上的壓力顯示值。若顯示值不為零,通過試驗機的校準界面或調節旋鈕,將壓力值調零。重復操作3次,每次調零后觀察顯示值的穩定性,確保零點偏差在允許范圍內(一般為滿量程的±0.1%)。
3. 多點校準:選取至少5個均勻分布在試驗機測量范圍內的校準點,如0MPa、1MPa、2MPa、4MPa、6MPa(以0 - 6MPa量程為例)。從零點開始,依次調節標準壓力源輸出至各校準點壓力值,待壓力穩定后(一般穩定時間不少于30s),讀取試驗機顯示屏上對應的壓力顯示值并記錄。每個校準點重復測量3次,計算平均值。例如,在1MPa校準點,三次測量值分別為0.998MPa、1.001MPa、1.000MPa,則平均值為(0.998 + 1.001 + 1.000)/3 = 0.9997MPa。
4. 計算誤差:根據各校準點的標準壓力值與試驗機測量平均值,計算壓力測量誤差。計算公式為:誤差 = (測量平均值 - 標準壓力值)/ 標準壓力值 × 100%。例如,1MPa校準點的誤差為(0.9997 - 1)/1 × 100% = -0.03%。各校準點的誤差應不超過試驗機允許的最大允許誤差(一般為滿量程的±1%)。
5. 繪制校準曲線:以標準壓力值為橫坐標,測量平均值為縱坐標,繪制壓力傳感器的校準曲線。該校準曲線可用于后續對試驗機測量數據的修正。若校準曲線呈現明顯非線性或誤差超出范圍,應檢查壓力傳感器是否損壞或需進一步調整、維修。
(二)夾持力校準(如有必要)
1. 測量工具選擇:使用精度合適的力傳感器(如量程為0 - 10kN,精度為0.1%FS),配合相應的工裝夾具,模擬紙箱試樣被夾持的狀態。
2. 測量夾持力:將力傳感器放置在試驗機的上下夾盤之間,按照正常測試操作,啟動夾持裝置,使夾盤對力傳感器施加夾持力。讀取力傳感器顯示的夾持力值,記錄為測量值。在不同位置(如夾盤中心、邊緣等)重復測量5次,取平均值作為該試驗機的夾持力測量值。例如,5次測量值分別為8.02kN、8.05kN、8.01kN、8.03kN、8.04kN,則平均值為(8.02 + 8.05 + 8.01 + 8.03 + 8.04)/5 = 8.03kN。
3. 對比標準值:查閱試驗機的技術說明書,獲取其規定的夾持力標準值范圍。將測量平均值與標準值范圍進行對比,若測量值不在標準范圍內,可通過調整夾持裝置的機械結構(如調節螺栓、彈簧預緊力等)或控制系統參數(若具備相關調節功能),使夾持力達到標準要求。調整后需再次進行測量驗證,直至滿足標準。
(三)耐破強度測量校準
1. 安裝標準樣片:選取一片已知耐破強度的標準紙板樣片,將其平整放置在試驗機的下夾盤上,確保樣片中心與夾盤中心對齊。啟動夾持裝置,使上下夾盤緊密夾持樣片,注意避免樣片在夾持過程中發生位移、褶皺。
2. 進行測試:按照試驗機的正常操作流程,啟動加壓裝置,緩慢對樣片施加壓力,直至樣片破裂。記錄試驗機顯示屏上顯示的耐破強度值,記為測量值。重復測試標準樣片3次,取平均值作為該標準樣片的耐破強度測量平均值。例如,三次測量值分別為3.52MPa、3.50MPa、3.53MPa,則平均值為(3.52 + 3.50 + 3.53)/3 = 3.517MPa。
3. 計算偏差:根據標準樣片證書上標注的耐破強度標準值與測量平均值,計算耐破強度測量偏差。計算公式為:偏差 = (測量平均值 - 標準值)/ 標準值 × 100%。例如,標準樣片耐破強度標準值為3.50MPa,則偏差為(3.517 - 3.50)/3.50 × 100% = 0.49%。耐破強度測量偏差應不超過試驗機規定的最大允許誤差(一般為±3%)。若偏差超出范圍,需檢查壓力傳感器校準是否準確、加壓裝置運行是否正常、夾持裝置是否對樣片造成額外損傷等,排查問題并解決后重新進行校準測試。
四、校準數據處理與報告
(一)數據記錄
在校準過程中,應詳細記錄所有測量數據,記錄格式需規范、清晰,便于后續查閱與分析。具體記錄內容需按校準項目分類,主要包括以下三類核心數據:
1. 壓力傳感器校準數據:需記錄各校準點的標準壓力值、三次測量的單獨數值、計算得出的平均值以及對應的誤差。以0MPa和1MPa校準點為例,0MPa校準點的標準值為0MPa,三次測量值均為0.000MPa,平均值為0.000MPa,誤差為0%;1MPa校準點的標準值為1MPa,三次測量值分別為0.998MPa、1.001MPa、1.000MPa,平均值為0.9997MPa,誤差為-0.03%。
2. 夾持力校準數據:需記錄在不同測量位置(如夾盤中心、邊緣)的五次測量值、計算得出的平均值,以及與試驗機技術說明書中規定的夾持力標準值范圍的對比情況。
3. 耐破強度測量校準數據:需記錄標準樣片的標準耐破強度值、三次測試的單獨測量值、計算得出的平均值以及對應的偏差。例如標準樣片1的標準值為3.50MPa,三次測量值分別為3.52MPa、3.50MPa、3.53MPa,平均值為3.517MPa,偏差為0.49%。
(二)校準證書出具
校準工作完成后,應及時出具校準證書。校準證書應至少包含以下信息:試驗機名稱、型號、出廠編號;校準依據的標準規范;校準環境條件;校準日期;校準人員及核驗人員簽名;各校準項目的校準結果(包括測量值、誤差/偏差、是否符合要求等);校準曲線(若有);下次校準建議日期等。校準證書格式應符合相關計量管理要求,內容準確、完整,作為證明試驗機計量性能的重要文件。
(三)數據存檔
將校準過程中產生的原始記錄、校準證書等相關文件進行存檔保存,保存期限一般不少于該試驗機使用壽命或相關法規規定的年限。存檔數據可用于追溯試驗機的校準歷史,分析設備性能變化趨勢,為后續設備維護、更新提供依據。
五、校準周期與后續維護
(一)校準周期確定
紙箱耐破度試驗機的校準周期一般為一年。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若出現以下情況,應縮短校準周期或及時進行校準:試驗機經過大修、搬遷;測量數據出現異常波動或偏差增大;使用頻率大幅增加;對測試數據準確性有更高要求等。例如,若試驗機在使用過程中頻繁出現耐破強度測量值比實際值偏低或偏高的情況,應立即停止使用,重新進行校準,排查問題原因。
(二)日常維護
1. 清潔保養:每次使用后,應及時清理試驗機的夾盤、壓力傳感器及機身表面的紙屑、灰塵、油污等雜質。使用干凈的濕布擦拭設備,避免使用有機溶劑,防止損壞設備表面涂層。定期(每周至少一次)對設備內部的加壓裝置、管路等進行清潔,防止雜質堵塞影響設備性能。
2. 檢查關鍵部件:每天開機前,檢查夾持裝置的夾盤是否有磨損、變形,夾盤的閉合是否緊密均勻;檢查壓力傳感器的連接是否松動,外觀有無損壞;檢查加壓裝置的液壓油(或氣壓)是否充足,管路有無泄漏。若發現部件異常,應及時維修或更換。
3. 功能檢查:定期(每月至少一次)進行試驗機的功能測試,使用標準樣片或已知耐破強度的試樣進行測試,對比測試結果與標準值,檢查試驗機的測量準確性是否在允許范圍內。同時,檢查設備的控制系統、顯示系統等功能是否正常,確保設備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
六、附則
本計量校準規范旨在為紙箱耐破度試驗機的校準提供統一、規范的操作流程與標準。在實際校準過程中,操作人員應嚴格遵守本規范要求,確保校準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若在執行過程中遇到特殊情況或對規范內容有疑問,應及時與設備制造商或專業計量機構溝通,尋求技術支持與指導。